当前位置: CompoTech China > 产业和商机 > 工业4.0 >
 

突破工业 4.0 盲点

本文作者:任苙萍       点击: 2018-12-24 08:29
前言:
这些年,在一些场合与企业主聊到工业 4.0 时,有时仍会听到以下质疑声浪:
那是科技大厂的专属游戏!
建置成本高,中小企业玩不起!
不具规模经济的制造业,没这个必要!
唱高调罢了,具体效益在哪儿?
若真能提升企业获利,为何那些先驱大厂要裁员?
 
事实上,这些说法都存在某些盲点、显得似是而非。根据多位陪同制造业者完成产业升级之业界先进的说法:相较于习惯走在时代尖端的科技业,处于存亡关头的传统制造业更有转型的迫切需求;若资本不够雄厚亦无须豪掷千金,不如从操作面 (OT) 到信息面 (IT) 由下往上渐次部署、稳扎稳打,重点是要能找出问题、寻求对的解方。所谓"规模经济"亦有待商榷,因为推动工业 4.0 的初衷之一,正是为了迎合少量多样、灵活调度的制造趋势,压根儿就不是着眼于规模经济!
 
当然,效益与获利无疑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务,故事前评估、规划及决策须格外谨慎,且有轻重缓急之分;经实证,意在"节能"的能源管理,是最具说服力的突破口。此外,虽然各式传感器在智能工厂的应用日趋广泛,但基于连续监测及建置成本,主张"直接从机台控制器撷取或翻摄数据"的业者不在少数。例如,比对面板工艺/纺织染整的环境参数,或从机台的电压、电流变化诊断振动是否异常;因此,对于微控制器 (MCU) 和电源组件的精确度与效能的要求也更高。
 
另值得留意的是,人工智能 (AI) 与物联网 (IoT) 的双剑合璧,对"建模"绝对功不可没。至于裁员风声就更有趣了。过去这个敏感用词几乎等同于运营不佳,然而时移势易,同样的动作,今天或许真的只是整体策略考虑;说白了,就是低阶人力已被机器取代,不再被需要。不只个人,企业之于整个产业生态的处境亦如是!一旦自身上、下游及外围卫星工厂的智能供应链促成"生产同盟",届时恐怕再难独善其身、冷眼看待工业 4.0、智能制造或智能工厂等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