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CompoTech China > 专题 > 专题报道 >
 

快充 ”多””乱”

本文作者:徐俊毅       点击: 2021-06-29 19:33
前言:
     我们身边的移动设备越来越多,大家或多或少地都会碰到过关键时刻设备没电的问题,比如,早上起来赶飞机,发现手机忘记充电,用平板给客户演示的时候突然关机,接打重要电话突然中断,这时候快速充电的愿望会变得格外强烈。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,快速充电的需求正在变成现实,我们身边能够快速充电的设备越来越多,充电速度的记录不断被刷新。但同时,各种快速充电的技术也让人眼花缭乱,而且这些技术之间有些还互不兼容,这也为消费者和制造商带来了困扰。

五花八门的快充协议
1、USB PD快充协议

    “USB Power Delivery”功率传输协议,缩写为USB PD,由USB官方推广小组USB-IF发布,是目前最为通用的快充协议。
 
    在USB PD之前,曾经有一个USB BC 1.2规范,用于定制超过4.5W的功率传递,其原理是使用USB接口 4跟线中的2根数据传输线,Data+与Data-,改变这两根线参考电压值,来进行不同功率传输的判别,很多手机厂商都由此定制了自己的快充标准,比如高通最初的快充协议QC就是这么来的。而且厂商们还做到了互不兼容,如同样是5V充电器,早期的三星充电器就不能为苹果设备充电。直到Type-C接口的出现,USB-IF规定统一采用CC端口进行充电协议的识别。
 
USB PD可以为诸多设备输送电力    图片来源:usb.org网站

    USB3.0及Type-C界面规范相继问世后,2012 年7月,USB-IF 推出了 USB PD 1.0 规范,中间经过数次修改,到 2015 年初,USB PD 规范已升级到 2.0 版,最大传输功率已经达到了100瓦。同年年底,USB PD 3.0规范出台,此后两年时间,USB-IF一直在期待USB PD市场的成熟,但是实际上手机厂商们并不太感兴趣,而是各自发布自己的快充协议。如高通的QC,联发科的PE,OPPO的VOOC、华为的SuperCharge等等。
 
USB PD 一开始就瞄准了100W供电的目标   图片来源:usb.org网站
 
    为改变USB PD推广的不利局面,2017年2月,USB-IF发布了USB PD 3.0的重要更新,不仅扩展了输入电压类型(提供了5V/9V/15V/20V),还首次将PPS(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)可程序设计电源纳入其中,这使得USB PD 3.0的输入功率变得更为灵活,特别是在输入电压方面,可以支持以200 mV为单位的精细调节。为保证安全,PPS协议规定,不得晚于10秒,负载和适配器之间要保持一次通信,避免充电过程失控。
 
    一向特例独行的苹果,在快充问题上没有另辟蹊径,直接采用USB PD作为快充协议。苹果直到2017年的iphone 8系列之后才出手,苹果的笔电MacBook Pro 16 充电功率达96W,同样支持了PD快充。出手最晚,但做得彻底,这与Google还在辛苦“劝说”,Android设备要支持USB PD 快充协议形成反差。 
借助PPS ,USB PD可将现有的诸多私有协议收入囊中。     图片来源:usb.org网站
 
2021年,5月26日,USB-IF下属的推广小组(USB Promoter Group)发布了USB PD 3.1规范,将USB PD的传输功率提升到了240W。除了此前的5V、9V、12V、20V这四种固定电压,规范新增了100W以上功率情境的三种固定电压,28V、36V和48V,最大电流仍然保持在5A,并向下兼容USB PD 3.0、2.0还有1.0规范。

USB规格

最大承载功率

电压范围

最大电流

USB 2.0

2.5 W

5 V

500 mA

USB 3.1

4.5 W

5 V

900 mA

USB BC 1.2

7.5 W

5 V

1.5 A

USB Type-C 1.2

15 W

5 V

3 A

USB PD 3.0

100 W

5/9/15/20 V

5 A

USB PD 3.1

 

240 W

 

5/9/15/20 V( <= 100W功率情境)

28/36/48 V ( > 100W功率情境)

5A

 

表:USB功率传输演进       数据源:笔者整理

一起升级的还有PPS可程序设计电源部分,新的可调电压模式,电压范围从15V到三个最大电压之一(28V、36V或48V),要求特定电压达到100 mV分辨率。
 
240W的传输功率说明,这一次USB PD想要的不仅仅是移动设备的市场。

2、高通Quick Charge,以下简称QC快充协议
凭借在手机处理器市场的强大地位。高通QC快充协议一直处于稳步发展,也是受第三方充电设备广泛支持的快充协议之一。早在2013年,高通就推出了QC1.0规格,传输接口为Micro USB,那时候只是做到了5V/2A,最大传输功率为10W,略高于USB BC 1.2版本的7.5W。在随后的QC 2.0和QC3.0版本中,高通将最大功率提升至了36W,提供了5V/9V和12V的固定电压选择,最大电流为3A,接口形式也增加了Type-C。
 
真正的改变是QC4.0版本,不仅将最大传输功率提升至100瓦,电压范围从3.6V扩展至20V,并且通过了USB PD的认证,这使得QC4.0版本开始的充电设备,不仅可以为Android世界供电,还可以为苹果设备充电。
2020年7月,高通发布了QC5充电规格。 
 
QC5的充电速度10倍于QC 1版本    图片来源:高通网站

相比QC4宣传的15分钟充电50%,这次的QC5的充电速度更加惊人,从0到50%只需5分钟,从0到100%也仅需15分钟。15分钟充满,这可能满足了绝大多数场景的快速充电需求。
 
高通最新的QC 5快速充电技术    图片来源:高通网站

能够实现快速充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,这一次QC5支持了双路电池,这样在双路电池并行充电的情境下,即便未作任何改动,充电速度本身就提升了一倍。此外,QC5采用更高效率的电荷泵(Charge Pump)SMB1396和新一代PMIC(电源管理IC),将电源转换效率提升到97%,在提升充电速度的同时,使得充电系统发热大幅度降低,官方宣传数据说相比前代可以降低10摄氏度之多。

3、MTK Pump Express快充协议,简称PE
另一大手机处理器供货商联发科,也有推出了自有的快充协议。
 
表:MTK Pump Express快充协议    数据源: 联发科网站
   
     出于安全性的考虑,在传输功率方面,MTK的PE规范一直在60W附近。PE协议透过手机中的PMIC芯片,实时调节实际充电电压,并未追求极限充电速度,20分钟充满70%是3.0版本的宣传目标。同时MTK还强调真个电源系统的效率以及线缆的安全性。最新发布的PE 4.0 规范最大充电电流提升到了5A,保持了与USB PD规范的部分同步,充电速度变化不大,官方宣称充满75%需要30分钟,Helio P60 SoC是PE 4.0搭载的主要平台。
 
联发科 Pump Express Wireless应用场景    图片来源:联发科网站

     值得一提的是,MTK还有一个Pump Express Wireless技术规范,能够提供Qi 标准的低功率(5W)和中功率(高达15W)无线充电。
 
4、三星:最后还是选择了USB PD
     三星长期保持着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优势,很早就研发了自己的快充协议AFC(Adaptive Fast Charge),鉴于其Android手机霸主的地位,自然也与高通有着密切的联系,因此在其Galaxy Note4系列上就开始兼容了高通QC2快充协议。
 
    但是Galaxy Note7系列手机(这个型号的手机至今仍在各大航空公司的黑名单上)的电池爆炸事件,让三星对快充问题变得极其保守。很快,在Galaxy 9系列手机中,三星取消了对QC快充协议的支持,自家的AFC协议,一直徘徊在9V输入电压,15W传输功率这个等级。到2019年的5G机型Galaxy S10发布时,新产品连自家的AFC协议也干脆不支持了,直接宣布使用USB PD PPS规格快充。
 
图:三星最新的充电器 EP-TA220NBCGCN      图片来源:三星电子网站

    时至今日,三星很多新款手机的充电功率被限制在25W,官网提供的最新充电器,也只有采用USB PD PPS规范的35W充电器,这大概就是“十年怕井绳”吧。
 
5、华为:FCP & SCP
    华为先后发布了两个快充协议,分别是FCP(Fast Charger Protocol)和SCP (Super Charge Protocol),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先后顺序。2015年华为Mate8手机就开始搭载FCP快充协议,规格为9V/2A,传输功率为18W,与QC2规范一致,二者并不相容。2016年,华为发布了Mate 9新机,将快充协议升级到了SCP。传输功率达到了22.5W,4.5V/5A,这种低压方案的好处是在手机的电源管理部分节约了DC/DC的成本,缺点是消费者需要另配一根价值不菲的充电线,因为线缆要承受超过3A的电流,需要更高的制造成本。
 
    到2018年Mate20 Pro型号的机型,SCP已经提升到10V/4A,40W传输功率。2020年,Mate 40 Pro发布,华为再次提升了SCP的规格,将输出功率提升至66W,依然采用了非标准的输出电压11V/6A。
 
华为66w SuperCharge多协议超级快充移动电源  图片来源:huawei.com
 
     考虑到市场因素,华为的充电器产品也并非完全采用独家的快充协议,QC和USB PD也在支持范围。

6、OPPO:Super VOOC
    “充电五分钟,开黑两小时”,这是OPPO快充最成功的广告。与很多手机厂商一样,OPPO很早就不满足传统的USB接口充电速度, 在2014年推出了VOOC 1.0版本,一开始就直接将传输功率提升至5V/4.5A 22.5W。到VOOC 4.0版本,OPPO将电流提升到了6A,超过了USB PD的5A限制,消费者需要使用专用线材。
 
     到2018年,OPPO发布了Super VOOC 1.0超级闪充,提供了10V/5A,50W传输功率,并将GaN材料引入充电器材。2019年,Super VOOC 2.0,提升至10V/6.5A,传输功率达到65W。到2020年,OPPO提出了125W超级闪充技术和65W 无线充电技术。
 
OPPO的125W超级闪充和65W无线充电   图片来源:OPPO网站

根据OPPO官方新闻,125W 超级闪充在手机温度 ≤40℃ 的前提下,实现了 20 分钟充满等效 4000mAh 电池能量的手机,采用并联三电荷泵,多极耳双 6C 电芯,配合十颗新增温度传感器的严苛温控,保障高速充电安全不烫手。
 
在输入端,125W 超级闪充采用转换效率高 98% 的并联三电荷泵方案,适配器输出的 20V 6.25A 经过三电荷泵降压转换成 10V 12.5A 进入电池,每个电荷泵只需转换 20V 2.1A 大约 42W 左右的功率,有效地避免了大电流造成的电荷泵超载、过热。在电池端采用了6C 电芯,极耳中置 (MMT) 升级为多极耳 (MTW) 技术,将电荷的运动路径成倍的缩短,电芯阻抗进一步降低,允许输入高达 12.5A 的大电流。
 
目前,已经有超过30款机型搭载了Super VOOC技术,其中大部分是采用了Super VOOC 2.0版的65W快充。

7、VIVO:Super Flash Charge
VIVO和OPPO两家公司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体现在快充技术上,他们的快充协议差别很小。
 
早期的Flash Charge充电协议也是22.5W,5V/4.5A,到2.0版达到33W。2020年发布了Super Flash Charge协议,将规格提升至11V/4A,功率提升到44W,这与OPPO同期的50W快充基本一致。
 
2020年,在新机型 iQOO 5 Pro 上展示了120W 闪充技术。  图片来源:VIVO网站

8、小米:Super Charge Turbo
小米的快充协议基本上是在USB PD PPS基础上进行修改,推出了自己的Super Charge Turbo技术,目前已经拥有120W、67W、55W、33W等快充功率檔位。在100W快充这个级别上,也附带了无线充电的版本,根据小米公司提供的资料,他们最新的Super Charge Turbo技术可以在17分钟内将4000mAh的电池充满。
 
小米120W充电器 型号MDY-12-ED    图片来源:mi.com

小米最新发布的的120W充电器,提供5V/3A,9V/3A,11V/6A以及20V/6A,四种传输规格,与USB PD官方公布的规格不太一样,但除了11V/6A这个规格,其他几项均与USB PD兼容,只是同等级功率的手机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。

E-Marker标识给充电线加“智”
E-mark,全称为:Electronically Marked Cable: 封装有 E-Marker 芯片的 USB Type-C 有源电缆,USB PD 协议透过DFP 和 UFP可以读取该电缆的属性:电源传输能力,数据传输能力,ID 等信息,所有全功能的 Type-C 电缆都应该封装有 E-Marker,USB-IF规定,所有承载 3A 以上电流的Type-C线缆要求必须带有 E-mark 芯片。
 
带有E-Marker芯片的Type-C线缆,图片来源:gosh.co.th

在充电功率60W一下的使用情境下,基本上不需要使用到带有E-marker标识的线缆,但是现在随着高功率快充技术开始普及,E-Marker芯片的线缆就会成为很多消费者的必需品了。E-marker芯片本身并非功率传输器件,他主要的功能是记录控制线缆的传输能力,以便在进行快充或者高速数据传输时与充电和数据传输设备配合,最大程度发挥线缆的效率。
 
来自的E-Marker芯片   图片来源:Richtek网站

    立锜(Richtek)科技的RT1731A 是支持 USB-C 型接口和 PD 应用的电缆标签 IC,具备 USB4 电缆的支持能力,可通过 SOP' 通讯进行 USB PD 应用需要的结构化 VDM 身份识别,DFP 主机可通过它了解电缆特性如电流承载能力、性能、供货商等信息。其 VCONN、CCIN具备 VBUS 短路保护能力,可防范高达 20V 以上的应用中出现短路时可能带来的伤害。
 
Cypress的EZ-PD端口控制器CCG2   图片来源:cypress.com

    也有厂商将更多功能集中在E-Marker芯片上,比如Cypress的EZ-PD™CCG2埠控制器,这个芯片不仅向电源报告线缆特性(如额定电流、线缆长度)等等, 为被动电子标记电缆组件(EMCA) 电缆、主动 EMCA 电缆、USB 型 C 笔记本电脑、电源适配器、监视器、码头和电缆适配器 (加密狗)提供了解决方案,同时EZ-PD™CCG2通过集成 C 型收发器、终止电阻和系统级 ESD 来降低 BOM。

    具有智慧的Type-C线缆,安全和效率将是这类线缆的最大卖点,也是大功率快充的必需品。

改了快充的电荷泵技术
    首先需要明确的事情是,不管快充协议规定了多少种电压,5V到最新的48V,最终加载到电池的电压一定是4.2V(这里特指移动设备中的锂电池)附近,这是锂电池的特性决定的。之所以有那么多种电压规格,主要还是为了传递更大的功率。直流电传输功率等电压与电流的乘积,为了降低传输电流,就只好提升电压,优点是充电线就不必要求特别苛刻了,这点可以参见前文的E-marker芯片的强制规定。但是高压不能直接输送到电池两端,因此需要经过降压处理。
 
    传统的DC/DC转换器会出现严重的发热情况(转换效率小于90%),电荷泵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 
     电荷泵是一种无电感式DC-DC转换器,利用电容作为储能组件来进行电压电流的变换。因不需要两次磁电转换,电荷泵的能量效率非常,转换效率高达97%,可以很好地解决高压转换时的发热问题。
 
   目前已知在手机端使用的电荷泵产品,有TI的BQ2597x系列,NXP的PCA9468,高通自家的SMB139x系列,Dialog的DA9313,还有NXP、Cypress、Diodes等公司,这些公司都拿到了高通QC4+的授权,台湾厂商芯籁、通嘉、昂宝等公司也在其中。
 
高通SMB1396电荷泵 图片来源:qualcomm.com

    在高通公布的QC5展示中,我们看到了两颗SMB1396电荷泵,分别为两颗电池输送电力。而OPPO在125W的超级闪充技术中,在手机端使用了并联三电荷泵的方式,进一步提升电流并降低发热。
 
    有了电荷泵以及多电芯的技术方向,手机的充电速度才能进一步加快,两颗电池不够快,可不可以拆成3颗,4颗?要只要电池能够承受足够大的电流,并且控制好发热的状况,在移动设备上,超过60W的充电功率输送就会快速普及开。

小结:快充正在向USB PD方向集中 
 
古早充电器设备    图片来源:安森美半导体网站

   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十几年前,智慧手机刚刚面世时的情况,几乎每一种设备就会有一个专用的充电器和充电线。这导致相关产品电子垃圾的数量激增,很多国家和政府无法忍受这一情况。陆续出台各种法规,强制要求统一线缆和充电器设备,情况才逐渐改观。在各种法令以及智慧手机市场的引导下,大部分充电线都变成了Micro USB或者Mini USB接口,而充电器也统一变成了5V输出电压,输出电流在1A左右。
 
    但是这几年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,让情况又有了变化,由于很多制造商采用了私有的快速充电协议,大家的充电电压、电流都不相同,因此人们家中充电器数量又开始增加。第三方电源适配器的制造商业也会感到困惑,虽然有协议芯片可以识别大部分的快充协议,但也会增加设计复杂度和产品成本,何况还会有新的快充技术需要跟进。使用者万一买到的电源与自己的设备不匹配,还影响消费体验。
 
    所幸的是USB-IF为USB PD及时打上了补丁增加了PPS(可程序设计电源),并联合Google进行强推,要求配有Type-C接口,Android 7.0版本以上手机必须支持USB PD快充。
 
    在可程序设计电源的模式下,USB PD理论上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调节出任何所需的电压,不管是10V还是11V,都可以实现输出,这样就会有很多私有快充协议被“收编”。像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大厂,主动选择加入了USB PD阵营,一些私有快充协议的公司加入了对USB PD的支持,但在高端应用了保留了自己的规格,为客户带去更好的使用者体验,者也算是一种双赢的策略。
 
   得益于市面上主流的智慧设备对USB PD 协议的兼容,iPhone、MacBook、x86笔电等等,还有市面上大部分采用 Type-C 接口的 Android 设备乃至一些游戏设备陆续都能用USB PD协议进行快充,这应该是一个美好未来的开端。